中秋的月亮是圓的,中華民族非常重視“圓”,兩千多年前的墨子就在世界上第一個給出“圓”的定義:“圓,一中同長也。”(《墨經》)。這個“圓”在中國人可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幾何圖形,而是積淀著許多人文意蘊。在古代中國人的想象里,天是圓的,故以圓為天的代稱,也稱“圓宰”,主宰萬物、覆蓋一切。“圓通”彰顯無障礙,運轉無窮。圓是完整的,周全的,沒有缺欠,所以理想境界叫“圓滿”。圓滿就是十分完整、完善、完備,是天的完整無缺的狀態。在中國人的深層觀念里,天還是圓融的,圓滿融通,圓,合,和,是內在地相通相融的,屬于同一個文化心理結構。圓則合,合則圓;圓則和,和則圓。圓滿是合一和諧的。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,希望月亮圓滿時也希望人間圓滿,人月雙圓。
圓滿體現在人間,首先就是團圓,“月滿人圓”。“月到中秋分外明”,“十二度圓皆好看,最團圓夜是中秋”。中秋節,天上月圓,地上人圓,花好月圓人團圓。團圓首先是天倫之圓,夫妻團圓、親人團圓,骨肉情深,家庭和睦,安享天倫之樂,所以叫團圓節。這在中國人的幸福指數中占有重要位置。與此相應,中秋節突出的情調是溫馨。它的格調跟西方狂歡節的格調不同,不是狂放火爆的,而是恬靜清雅的,抒情的,富有詩意的。
中華民族的這種團圓意識是很寶貴的。團圓是一種群體意識,中國的倫理很講究群體,整體性,對整體的義務。你看團圓,如果意識中只是自己一個人,一個個體,我在這里自圓自足,有什么團圓不團圓呢?團圓不是一個人,團圓是有個群體,是我跟我的親人,我的家庭,我的朋友,我周圍的人團圓。這種群體意識,造成了中華民族一種整體感、集體的觀念,一種人倫的責任感。
@2019-2022也買禮網,湖北武漢節日禮品營銷中心,15年專業禮品經驗,廣州,深圳設有分公司 備案號:鄂ICP備16007963號-5